昭平县公安局“三五四”工作机制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交通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保证。为防止群众因交通事故致贫、返贫,进一步创优农村地区交通环境,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交通安全保障,昭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着力创优交通环境。近期开展流动车管所,便民服务60余次,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三加强三到位”整治面包车交通违法行为
加强思想认识,安全责任到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源头抓,整违法、强意识,全面落实事故防范措施,确保农村道路安全畅通。
加强路面管控,全面排查到位。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对农村微型面包车实行逢车必查,并严格落实“六必查”制度,确保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安全意识到位。坚持“交通安全要做好,宣传教育走在前”的工作理念,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强化辖区农民朋友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参与意识。通过“三加强”措施做到“三到位”,查处面包车交通违法行为108起。
“五强化五提高”整治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
强化组织部署,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大队包中队、中队包民警、民警包路段的勤务模式,形成拉网式整治工作模式,确保整治工作的有序、高效。
强化隐患排查,提高源头监管。认真分析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特点,掌握无牌无证摩托车的数量、分布、出行特点和不注册登记原因等基本情况,建立摩托车、驾驶人、无牌无证摩托车等基础数据台帐,加强摩托车源头监管。
强化违法整治,提高路面管控。针对摩托车违法行为规律及活跃区域,灵活采取错时执勤、昼夜巡查、定点蹲守、分散设卡、交叉执法等方式,提高检查密度、频度和效率,切实做到违法行为不消除不放行,违法当事人得不到教育不放行。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始终把宣传活动贯穿到日常执勤执法中,在行动中积极发放宣传资料,对被检人员认真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其文明交通意识,督促其摒弃交通陋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车、文明出行。
强化执法规范,提高安全防护。坚持“文明、规范、理性、平和”的执法理念,配齐执法装备,依法执勤,先敬礼、后执法,耐心地与群众进行沟通、解释,加强群众对于交警执法的认同,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通过“五强化”措施达到“五提高”,查处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860起。
“四明确四个零”整治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
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零疏漏”。合理调整勤务,确职责分工,狠抓责任落实,细化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到位、管控到位、成效到位。
明确整治重点,依法查处“零容忍”。设置检查点,对客运车辆、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农村微型面包车等重点车辆酒后驾驶、超速、超员、涉牌涉证、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等进行严查严处,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教育一起,营造良好管控氛围,全面规范辖区道路行车秩序。
明确宣传目标,安全宣传“零距离”。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优势,大力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整治措施、成效,努力营造严管严查氛围。
明确规范执法,安全防护“零死角”。在整治中严格执行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并充分利用执法记录仪及时固定相关证据,确保执法有理有据。严格落实执勤执法安全防护措施,自觉配齐执勤执法和自身安全防护装备,规范执勤民警现场查处动作和规程,防止不法侵害,保证自身安全。 通过“四明确”措施实现“四个零”,查处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3000余起。
昭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秉持“安全才能促发展,平安才能促稳定”的工作理念,助推辖区群众在平安路上奔小康,最大限度减少村民因交通事故又致贫、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