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助推昭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昭平是贺州市第一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也是全市第一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近年来,贺州市昭平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多举措推动昭平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构建旅游供给品质化、发展全域化、效应最大化的全域旅游大格局。截至目前,昭平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4A景区2家、3A景区3家,旅游宾馆饭店452家,众多的星级景区以及酒店,为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创建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打造“梦境黄姚•长寿贺州”品牌,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黄姚古镇5A级景区创建工作是近年来昭平县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县委统一部署,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副主任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办公室主任负责驻点指挥创建工作。常委会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全力支持联系“双创”工作,突出历史文化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产业融合新业态,积极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黄姚古镇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助推黄姚古镇于2022年7月成功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发挥监督职能,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规划落地。常委会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正确把握和履行监督职能,围绕昭平县“打造旅游百亿元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多举措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自2020年昭平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昭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至今,每年均听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专题汇报,促进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决定》《昭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政策及补助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在财税、用地、投融资、产业融合、项目推进、企业扶持、行业培训等方面出台一整套扶持办法落地实施,为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力促共建融合。常委会通过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创全办成员到粤港澳地区学习考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代表提建议等方式力促县人民政府充分抓住国家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紧紧把握“东融”主方向,依托“粤桂画廊”、贺州市昭平县—肇庆市鼎湖区共建旅游联盟平台,积极与自治区文旅厅等9个区直部门共创“农文旅•粤桂融”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昭平建设成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康养旅游集中承载地。由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大药食同源康养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创建特色康养寿城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强化法治保障。为加强黄姚古镇内的建设监管,规范商业活动、环境卫生管理,有效规制因旅游开发、居民建房等破坏古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的行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贺州市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广西首部有关古镇古村落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贺州市黄姚古镇保护条例》,促进地方立法在助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作用。

助力产业发展。常委会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有关决定,结合昭平县竹鼠养殖产业实际,组织调研组下沉到竹鼠养殖户当中开展专题调研走访,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建议,推动县人民政府因地制宜重新规划产业布局,成功引入鹧鸪生态养殖,以“腾笼换鸟”的方式替代原先的竹鼠养殖,有效破解了禁养产业转型升级难题,助力乡村振兴。位于黄姚镇北莱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鹧鸪养殖园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成功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发挥代表作用,共促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直击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成立了黄姚文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人大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文旅产业链。组织代表聚焦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古镇文化保护培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合力共促全域旅游健康发展。组织代表先后围绕道路、饮水、通讯、医疗等领域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联合司法、公安、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种纠纷40余起;组织参加关于潮江至大风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的公益诉讼案件听证会;实地监督彩虹路、黄姚镇污水处理厂、村屯饮水工程等建设情况,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加强古镇保护监督。组织代表对《贺州市黄姚古镇保护条例》、《贺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开展专题调研,走访黄姚产业区管委会、黄姚古镇文化旅游公司、古镇内商铺店主和群众,查找分析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15条,推动相关管理部门依据条例累计纠正居民占道经营400余起;整顿违法停车300多辆;巡查发现“两违”案件55宗,查处违法建设面积约3473.11平方米;查处核心景区破坏古民居违建11宗;参与项目保护性施工行动1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