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人大:推进巩固深化昭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昭平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发展重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持续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监督刚性和监督实效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人大民族工作的开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督促县人民政府加快培育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和特色产业品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倾听基层意见,结合实际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基石。十三五”期间,昭平县实现了“村屯通硬化路”全覆盖,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中型灌溉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129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入资金5.2亿元,建成超通讯基站241个,实现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2021年积极发动全县23家企业参与统一战线助力村卫生室提质升级行动,捐赠款物合计35.9万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把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相结合,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人大代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做表率,推动全县人大代表和各族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做好不断提升法规执行力,切实维护法律严肃性。修订通过《昭平县宪法宣誓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向宪法宣誓257人次,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广西时指出:“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昭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各民族团结融合、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瑶族调马、瑶歌对唱、壮锦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抛绣球、竹竿舞、陀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得到传承发展,以文化惠民活动、三月三、中国龙舟公开赛、“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将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延伸,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方位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覆盖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基层单位,促进全民学习与实践民族团结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营造浓厚的宣传与舆论环境,普及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奋进的动人事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共识,营造人人了解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起点再铸新辉煌。昭平县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美昭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