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将镇:人大代表督办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破解边远贫困山区交通闭塞问题,五将镇人大坚决贯彻建设好“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通过创新道路建设机制、打造“道路建设+”模式、搭建道路管理养护体系,督办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构建道路建设机制。一是成立专项组,由具有交通运输、物流、农业、林业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组成道路建设专项组,结合全镇道路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规划,重点关注地势偏僻、施工难度高的地区,优化路网体系;二是建立监督机制,由党员、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从道路规划到建设全过程监督,到施工一线,现场监督施工、单位用料的配比、搅拌。防止贪腐现象出现,保障道路建设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构建财政投入、部门争取、企业自筹、集体筹资和群众投劳的多元筹资机制,向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统筹项目,把群众关注度高、迫切需要的整治,纳入重点项目予以资金倾斜,逐步解决。
创新“道路建设+”模式。一是“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结合五将镇茶产业、生态鸡养殖业等农业发展修建村屯道路,通过项目实施,打通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闭塞,逐步实现路网有效连接,形成区域内部小循环,从而方便百姓出行,加快农产品运输流动。二是“道路建设+环境美化”,五将镇地处桂江两岸,道路沿江而建,沿江村屯道路与农村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搭建道路管理养护体系。一是制定村道养护的村规民约,人大代表们根据各行政村实际,对于超载运输,通过设桩等措施进行限制,同时,切实搞好路肩保护,通道绿化美化工作,做好对路面、路肩、边沟的监督工作;二是压实乡、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分线包段责任,合理配置路长和路管员。同时,通过“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道路管护和管护监督一体化,责任人对道路情况实时上报,管理人对责任人实时监督,保障道路安全通畅。同时设立公益性岗位,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护路、清路。
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作为,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便民桥梁项目87个,建设总长1206延米,道路硬化及改善项目343个,共计176.9公里,首次打破五将镇河东片8个行政村互不贯通的闭塞局面,全镇20户以上小组完成道路硬化并通车。助推秀美茶香示范带、规模茶园建设示范项目落地,建成广西首个经过有机认证的生态鸡养殖企业——昭平县南兴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